
(通讯员:王立峰、何雄)5月26日下午,电子科技大学金立川教授应邀莅临三峡大学数理学院,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高效率轨道电子薄膜异质结及磁化翻转”的学术讲座。此次活动吸引了数理学院、湖北省弱磁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多位师生参与,讲座由潘礼庆教授主持。
如何利用轨道角动量并开发轨道电子新材料和新器件成为当今自旋电子学界的热点话题。在自旋轨道力矩(SOT)磁性随机存储器应用需求中,需要开发兼具优异CMOS工艺兼容性和高SOT效率的新型薄膜材料,以实现更低的写入电流密度,轨道角动量有机会成为推动低功耗SOT器件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报告中,金立川教授聚焦高效率轨道流的产生和输运,分享基于新型薄膜材料的高效率轨道流产生和界面输运实验进展,介绍金属超晶格结构和梯度氧化对轨道流翻转磁矩效率的巨大提升效应,基于高效率轨道电子薄膜异质结实现了105A/cm2量级的临界电流翻转密度,构建出轨道流逻辑功能器件。
问答环节中,面对师生们提出的各类专业问题,金立川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广阔的科研视野,一一给予细致而深入的解答、交流。
“自旋量子讲坛”是湖北省弱磁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报告,本次交流是自旋量子讲坛的第十三讲,今后中心将持续开展系列报告,不断提升师生学术视野。
报告人简介:金立川,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面向后摩尔时代低功耗电子器件的重大需求,致力于研究非易失磁随机存储器、自旋波器件领域的低功耗新材料、自旋调控机理及功能器件的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Small、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PRB、APL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近年来主研和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预研项目、校企联合实验室等项目;授权中美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29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等。